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专利全球第一贡献不敌一个斯坦福中国高校科创需要翻身仗!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19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首选的挣钱手段时,就是中国诞生下一个谷歌的时候了。”  1998年夏天,美国加州,思科副总裁、太阳公司创始人安迪贝托谢姆在简单搜索了几个关键词后,给两个年轻人开出了10万美元的支票。  20多年后,安迪押注的这家公司,成长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巨无霸,用户近40亿,市值超过1.5万亿美元,两名创始人身家500亿美元,富可敌国。  初次见面仅十几分钟,两位年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首选的挣钱手段时,就是中国诞生下一个谷歌的时候了。”

  1998年夏天,美国加州,思科副总裁、太阳公司创始人安迪贝托谢姆在简单搜索了几个关键词后,给两个年轻人开出了10万美元的支票。

  20多年后,安迪押注的这家公司,成长为全球互联网科技巨无霸,用户近40亿,市值超过1.5万亿美元,两名创始人身家500亿美元,富可敌国。

  初次见面仅十几分钟,两位年轻人靠什么打动了安迪?答案是谷歌最核心的页面等级搜索算法。

  1997年,还在读博士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就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准备创业。

  他们所在的斯坦福大学专门设有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协助他们申请专利,并对外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当两人因资金耗尽而焦灼之际,也是OTL帮他们联系到了硅谷天使投资人、校友安迪贝托谢姆,顺利筹到了总计1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作为回报,斯坦福大学也是谷歌搜索专利的拥有者,在谷歌IPO时占股0.7%,获利3.36亿美元。

  除了谷歌“双雄”,斯坦福大学培育的硅谷科技公司创始人数不胜数,他们创办的公司如雷贯耳:从芯片产业鼻祖——仙童半导体,到英特尔、英伟达、惠普、思科、雅虎等信息产业巨头,以及特斯拉、领英等行业领头羊,这些公司加起来有5000多家。

  拥有58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学者的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成为硅谷的智慧之源和心脏,是当之无愧的硅谷孵化器。

  据统计,1988年-1996年,斯坦福孵化相关企业贡献了硅谷总收入的六成。这些公司的起点,都是一项项在校园崭露头角的专利尊龙凯时官方网站,而斯坦福独特的专利转化模式,帮助他们将利益放大到了极致。

  这个园区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将专利变现,为科研和生产搭桥,在技术转移方面采取了第三方模式。但这一模式下,斯坦福首个专利转移收入仅5000美元。1954年-1967年,斯坦福的专利转让费约4.5万美元,与庞大的研究经费投入不成正比。

  为此,斯坦福1970年成立了专门的技术许可办公室(OTL)。OTL将专利运营做得风生水起,聘请了专利技术经纪人,负责一项专利技术从披露到转让的全过程,专利申请则由律师事务所来处理。

  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诞生,更是打破了政府垄断,为大学技术转化扫清障碍。

  在该法案制定之前,政府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专利权,一直由政府拥有,科研成果转换乏力,许多成果被闲置。该法案将知识产权收益“一分为三”:1/3归学校或公司,1/3归研发团队,1/3归负责转化成果的中小创新企业,极大地激发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热情。

  如今的斯坦福管理着有效专利2117件,技术许可率在25%左右,技术许可收益累计超19亿美元。每年披露技术发明约500件,对外签署许可协议100多件。

  斯坦福以外,知识产权商业化正在全球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它们纷纷成立技术转移公司,使专利技术不再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里。

  截至2020年7月,牛津大学管理着4793项个专利项目,衍生了200多家公司,吸纳融资近9亿英镑,牛津大学拥有的股份价值超过1.3亿英镑。

  有“中东哈佛”之称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拥有专利数量多达10000项,全球170多家公司每年为其带来10亿美元销售额。其中最耀眼的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龙头Mobileye,就是由希伯来大学两名教授创办,被英特尔收购之后,成为其明星增长业务。

  相比之下,中国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与美国不分伯仲:中国大学产出学术论文数量全球数一数二,专利数量也是全球数一数二,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却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极低,约为8.1%尊龙凯时官方网站,三大技术转让方式分别为专利许可、转让、技术入股,转化比例各为2.9%、3.2%、2.0%;而高校产业化率仅有3.7%,远低于企业的63.7%。

  中国教育部科技司编撰的《201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全年高校专利授权数共184934项,专利出售6115项,合同转让数为11207件。按此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9%。相比2015年的不足3%有较大提高,但比起美国50%的转化率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差距悬殊。

  而当年高校科技经费总支出高达2000多亿元,这些成果转化的收入,仅能覆盖成本的2.5%。

  有业内人士评论道,“这意味着政府投入数万亿资金的研发成果,有90%打了水漂。”

  另据incopat全球数据库,2018年,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专利申请占比仅1%。产业与科研的脱节可见一斑。

  从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来看,中国早在2013年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科研经费投入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

  在巨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下,中国专利数量近年来飙升。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跃居全球第一,随后这个记录保持了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143万件,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221.3万件。

  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2020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近6.9万件专利,连续两年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地位。

  其中,高校的身影十分活跃。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跻身教育机构PCT申请排行榜前五名,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双一流”大学拥有的发明专利超过25万件,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都超过了2万件。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其国内专利发明授权数超过1.6万件,有效专利近万件,美国专利授权数达到1539件,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然而,专利数量激增,转化率并没有相应大幅提高。以代表中国高校最高水平的清华大学为例,截至2020年,清华大学专利转让1795件,专利转化率也只有9%。

  “清华大学走到中试阶段的技术,最终产业化的成功率不足5%。”清华大学河北中试基地负责人曹建国近日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透露。

  在他看来,清华大学2020年专利转让的科技成果,大多是一次性技术转让,高校教师缺乏热情。没有他们的深度参与,项目中试都很难成功,更别说产业化了。

  1997年,32岁的张跃明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毕业,成为北工大的第一批博士后。

  他长期从事机械领域基础研究,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但到了50岁,还因论文没有别人发得多而评不上教授。这件事在科研界引起了很大争议。

  后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管理的改革举措,学校也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打破“唯论文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张跃明才凭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化成果,成功晋升教授职称。

  但这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在此之前,从重论文轻专利,再到专利“注水”,中国科研界的荒诞景象不断上演。

  在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的调查中,高校和科研单位表示,被搁置的专利中,40%以上是为了完成专利评审或考核、获得奖励等目的。

  因此到了2020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发文件,提出停止奖励专利申请、专利授权,鼓励发明人进行专利转化,提高转化收益比例,对评价机制的错配进行纠偏。

  但即便激励措施到位,中国高校还面临着专利运营能力不足的短板,缺乏真正对接实验室与企业流水线的科技中介。

  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称,一半以上的高校,在专利转移转化中遭遇“专利技术水平低”和“缺乏技术转移的专业队伍”两大拦路虎。

  该调查指出,2019年,中国仅有6.4%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这些机构中,有八成的专职管理人员在2人以下,专业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大部分专利转移机构往往充当配角,主要职能是辅助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和成果评审验收,成果转移转化却被边缘化。

  相比之下,在科研成果的研发阶段,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就会介入,基于市场评估价值潜力,确定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以及市场推广和转化策略。美国大学有约30%的技术,在还没有获得专利授权时,就已经被成功地许可给企业商业化使用。

  根据《拜杜法案》要求,美国大学只能使用专利许可来进行技术转化,大学依然保留专利权,而非专利权转让,即主张大学不保留专利权,专利权转移到企业手中;同时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手段以非独家许可为主,一个专利可与多个企业缔结合约。

  我国技术转化主要是以一次性售卖为主,一项专利转化成功只能属于1个合同、1个受让方,而无法将专利重复出售给不同企业。并且转让后发明人不再参与,企业需要支出高额费用,还要承担运营成本和风险,降低了企业的专利交易意愿。

  职务发明专利产权归单位所有、审批手续复杂,以及侵权维权成本高等因素,也使专利发明人的积极性受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年最新修订版明确,“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职务发明作为“国有资产”的属性,“不转化无人负责,一转化有人问责”,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科研人员的观望态度。

  2015年,四川率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将职务科技成果由纯粹国有变为国家、职务发明人混合所有。

  股权分配落地后,5年后,便“唤醒”了50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西南交通大学有222个项目完成分割确权,打破了2009年之前只有一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窘迫。

  此外,一项科研成果提交专利申请时,需要披露详细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等核心技术要素,这相当于是在给竞争对手指路。一旦公开上述信息,同行就能按图索骥破解其中的关键技术,后来居上创造出新的替代技术。

  面对抄袭,即便取证成功,发明人能得到的赔付金额也很低,平均判赔额只有8万元,而在国外动辄几百万美元。

  由于机制、平台、专利运营机构各个环节的缺失,知识产权变现渠道不畅,导致中国高校许多高价值专利“养在深闺人未识”,如同荒废的金矿。

  以上种种,使得我国高校整体创新力落后于欧美国家。在路透社2019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中,美国占据了46个席位,中国仅4所大学上榜,分别是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

  技术灯塔照耀之下,美国从200年前的蛮荒之地,蜕变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中心。

  如果没有交流电、飞机、汽车的发明,没有“八叛徒”在一张餐巾纸上“创立”的仙童公司,没有创新火炬的熊熊燃烧和缜密的专利保护制度,就没有如今的硅谷。

  60年前,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一篇钻石切面散射无线电波的论文,启迪了美国隐身F22的研发。

  而参透这个道理,愿意在专利和理论等基础研究上下苦功、与大学等科研机构联手的企业,在竞争中将会获得更大胜率。

  2018年7月2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向5G极化码(Polar码)之父——埃达尔阿里坎(Erdal Arikan)授奖,表彰其对5G通信的贡献。仪式开始之前,任正非率领华为高管集体起立迎接,鼓掌长达十分钟。

  2009年,华为的数学家团队在IEEE期刊上发现了一篇极化码论文 。论文只有26页,作者只有一位,就是土耳其数学教授埃达尔阿里坎。

  华为团队研究之后,如获至宝,马上安排专家跟埃达尔阿里坎取得联系,与他展开合作,对他的这篇论文进行研究。经过近10年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华为一系列5G专利。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研究机构Grey B的最新分析显示,华为拥有3007个已申报的5G专利族,位居世界所有公司之首;在华为的5G专利族中,华为有18.3%是正在使用的标准必要专利,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

  2019年,华为在全球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在职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

  深受美国《拜杜法案》启发,任正非以“撒胡椒面”的方式投资全球大学科研机构,不计回报,只希望让大学受益,并回馈社会。

  多年来,华为一直鼓励坐“冷板凳”,对科研的不确定乃至失败给予极大包容,秉持科学无国界的原则,与全球知名大学的一流科学家进行对话与合作,希望“超前世界”,占领先机。

  中国致力于科技进步和实业的人士占比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各行业内卷严重。

  硅谷风险投资人、谷歌前资深研究员吴军多年前曾指出,“几乎所有中国富豪的财富,不是来自于股市,就是来自于房产。”但试想100年后,中国科技的进步,能通过房产泡沫或股市泡沫来实现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位居世界第14位,较2015年上升15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不过,与美国和德国的80%还有差距。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中国科学院已连续8年蝉联世界冠军,贡献份额占自然指数总份额的2.8%,是第二名哈佛大学的两倍。

  未来全球越演愈烈的科技战,归根结底即专利战。点亮人类文明的下一个灯塔,高校作为创新堡垒责无旁贷。

  “如果把英国工业革命指数定为100,美国今天是150,我国是70,中国缺的30%是原创,需要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任正非指出,中国大学应当担负起追赶世界理论中心的担子来,在未来依旧大有可为。

  “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首选的挣钱手段时,不再玩一轮轮融资吹泡泡的游戏时,就是中国可以诞生下一个谷歌的时候了。”吴军意味深长地写道。

  [6] 《若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任正非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座谈时的发言纪要》华为心声社区